30多位老人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将爱辐射四方

2020-11-14 20:04:22  来源:
分享到:
每周三,北京朝阳区团结湖爱心小屋都会准时开张。整整一天,这里熙来攘往,爱心市民把闲置的旧衣物捐赠到这里,经济窘迫的人也可以来自由挑选,免费领取。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时间却好像在爱心小屋凝固了,13年来不曾改变。

  操持起这座小屋的是30多位退休老人。他们不领一分工资,却事无巨细地操办着衣物的收集、分类、打包、捐赠,践行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同时把爱心辐射八方。

老人整理捐赠棉被

  缘起

  爱心小屋因何而来

  2007年,在团结湖街道的一次侨联会议上,有人提出,希望为困难群体做些实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家里都有不少八九成新又不穿的衣服,但同时也有人因为经济困难,舍不得买新衣服。“所以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收集、分发旧衣服,这样既环保,又能方便大家。”印尼归国华侨郑瑞美回忆说,设立一座爱心小屋的想法得到了街道办的支持,一二条社区更是在本不宽裕的社区用房中,挤出了这间爱心小屋。

  以团结湖侨联委员为班底,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团队,每周轮班值守小屋。十几年岁月流转,如今总共有32位志愿者,全部都是住在团结湖的退休老人,平均年龄超70岁。

  故事

  十几年来这里共捐出15万件旧衣

  爱心小屋太不起眼了,记者很难找到;但它又太出名了,在团结湖随便找路人打听下,十有八九会得到正确的指引。

  小屋就藏在团结湖一二条社区的小巷子里,是间80平方米的低矮瓦房。“欢迎你!”郑瑞美从小屋里走出来,她今年78岁了,满头白发更显优雅的气质。

  一张方桌、一个柜子、一个洗手池,就是爱心小屋的全部家当,其余空间都被旧衣物占据,几乎摞到了天花板上。东西虽多,但分门别类归置得明明白白。单衣、单裤、夹衣、棉服、被褥、床单……这些旧衣物全是爱心市民捐赠而来,凡经济困难、需要的人都可以来免费领取,每人每次不超过3件。两个月无人领取的,则统一由朝阳区民政部门运至专业的旧衣回收站。

  十几年来,总共有15万件旧衣物在这儿短暂停留,随后又从团结湖出发,带着爱心四处流转,把温暖和善意带给更多的人。

  坚守

  担心大家找不到 小屋不肯搬家

  起初,志愿者们带着旧衣物,捐往附近工地和困难住户。这些衣服成色新、整洁,又经志愿者们精心整理,因此深受欢迎。一传十,十传百,团结湖的爱心小屋很快名声大振,于是定于每个周三开张,现场接受捐赠及免费领取。

编织袋收纳百件单衣

  对志愿者们来说,值守小屋是个辛苦差事。每一件捐赠来的衣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登记,入库后分类整理、打包,有人来挑选时也得一一记录,这些活儿全由他们亲手完成。一个编织袋大约可收纳近百件单衣,重量约70斤,很难想象,这些退休老人是如何把如此沉重的编织袋齐整地摞在一起。

  衣服太多,堆得像是一堵堵墙,不透风,以致空调、暖气的作用也被削弱了。“这里是冬冷夏热。”志愿者李艳玲说,可每当看着人们挑选到适合自己的衣服,高高兴兴地离开,她又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去年夏天的一个雨夜,小屋漏雨了,几包整理好的衣物被淋得湿漉漉。几位老人赶过来,在漏雨的地方搁上盆盆罐罐,每隔几小时还要去把水倒掉,一整宿都没睡踏实。

  团结湖街道办得知这件事后,赶紧为爱心小屋寻到一处新址,明亮又宽敞。思忖再三,志愿者们却婉拒了好意。“一是因为街道的办公空间很紧张,我们不愿再添麻烦。”郑瑞美说,更重要的原因是,13年来捐赠者和受赠者早已轻车熟路,就连一些海外华侨也通过邮寄的方式捐衣,一旦改换地址,担心大家找不到。

  传承

  受赠者回到小屋捐衣捐款

  爱心小屋像太阳,它把温暖传递给很多人。经年累月,也收获了丰厚的回馈。

  去年,郑瑞美在捐衣的队伍中发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小何。小何是外地来京打工者,当时家境非常困难,上要供养两位患病的老人,下面还有上学的孩子。偶然间得知团结湖有这样一处领取旧衣的地方,他便成了爱心小屋的常客。如今孩子参加工作,家里宽裕了很多,他却还总惦念着这个曾给他带来温暖的地方。每当家里有八成新的闲置衣服,总要清洗干净,收拾整洁,从南城长途跋涉来捐赠。

  让志愿者陈丽娟念念不忘的一名受赠者,是家住团结湖的一户居民。有一次,这位居民来挑选旧衣时碰巧赶上侨联组织捐款,他二话不说掏了50元钱。陈丽娟说,几番推托,这位居民仍然执意要捐款,“他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是爱心小屋一直在施以援手,他希望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不久前,几位志愿者还精心挑选了十几包过冬的棉衣和被褥,赶赴对口帮扶的河北张家口台家庄村,让这个深度贫困村的村民们得以温暖过冬。

  每逢有人问,这种坚守的动力是什么?郑瑞美总是用温柔的语气回答:“爱可以改变人,可以改变世界。”(北京晚报)

(责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