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发展短板 建美好家园(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09-03 21:37:48  来源:
分享到:

北京城正北,有两个超大型居住区:回龙观、天通苑,常住人口80多万,70%以上是年轻人,6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40岁的郝鹏宇,来自黑龙江大庆,大学毕业来京打拼,买房、结婚、生娃,在回龙观已住了15年。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这里突出的“大城市病”,他感受深切。

  2018年8月,北京启动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政策和力量,实施公共服务提升、交通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三大攻坚工程,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打造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从那时起,回龙观地区一天一个样。”郝鹏宇说。

  路越走越顺

  双向八车道的回龙观东大街上,车虽多却并不拥堵,郝鹏宇的家就在街边的华龙苑北里。“这里的交通曾是最大问题。”站在客厅的落地窗前,郝鹏宇讲起回龙观地区的交通痛点,“去市里上班,开车只能通过北郊农场桥上京藏高速,那会儿堵上个把小时是常事。”

  那条被回龙观居民盼了10多年、穿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林萃路,本计划2008年建成通车,但因修路要穿过即将拆除的五星啤酒厂,中间的930米始终无法打通。

  “三年行动计划能不能完成,就看林萃路能不能打通。”回龙观居民盼着,也看着。

  2018年底,在北京市委和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关心下,通过市直相关部门和昌平区的共同努力,“厂区整体收储、先行修路”的思路达成共识。今年6月30日,路终于通了。与此同时,北郊农场桥改造拓宽;回龙观至海淀区上地还开通了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居民出行,有地铁,有高速公路,有自行车专用道,快行慢行自由选择。

  现在,林萃路已经成为郝鹏宇的首选路线,“跟以前比,最少能节省半个多小时,路越走越顺。”

  学越上越好

  作为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回天地区”过去“学位少,好学校更少”的大难题,让一些居民选择离开。

  如今郝鹏宇和妻子张薇选择留下,“不是经济上的原因,是这两年‘回天地区’的变化,给了我们信心。”

  小两口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小女儿还不到两岁。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他们前两年在回龙观地区的一所小学旁买了二套房。

  “现在看是买早了。”张薇说,“人大附中昌平学校已经建到了家门口,离得近、条件好,不用再搬家。”

  在“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中,与教育相关的项目达32项,提升教学品质是重点。北京市昌平区城管委副主任、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副班长薛岩介绍,目前,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等名校都已进驻,“我们还将‘回天地区’的42家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质,增加普惠性幼儿学位1.3万个,普惠率已提高到83%。”

  “以后小女儿上幼儿园也有了着落。”张薇说,大女儿之前上的是民办园,每月要交4200元,“听说转成普惠幼儿园后,一个月托儿费才650元。”

  “随着优质教育资源陆续引入,现在不仅有学上,而且学越上越好。”郝鹏宇说。

  不只是教育,公园、文体设施、医疗机构、高档商区……直面居民需求,诸多民生难题正逐步破解,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精细化治理正在同步推进。

  家越建越美

  郝鹏宇在国企当过程序员,在民企当过项目经理,2018年自己创业。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监督员”。每个月,他都要抽出两个小时参与社会服务,“建设美好家园,就要人人参与。”

  硬件提升,软件也没落下。“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不到一个月,“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就在这里的129个社区(村)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回天地区’的变化,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参与者。”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然深有感触,“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居民主动参与,各类社会力量有序服务,才能共建美好家园。”

  在手机上点点小程序,由定点餐饮单位制作的餐食,就能为老人送到社区。早餐10元、午餐18元、晚餐16元,价格实惠,味道也不错。

  “针对老年人就餐难题,我们发起了‘回天有我’老年餐桌计划。”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多介绍,“通过区里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回天地区’各类社会组织已达1229家,涵盖家政、养老、文化等各个领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昌平区的同志告诉记者,“回天地区”改造提升,“将持续做下去”。

  “我们小家一定会越过越好,越建越美。”郝鹏宇说。

(责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