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冲破黑暗,为我们照亮漫漫前行之路;总有一些事迹仿佛激昂澎湃的战歌,于危难时刻,奏响人性的壮丽乐章。在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7·26”特大灾害的狂风骤雨中,一位古稀老人凭借着无畏的勇气与无私的奉献精神,绘就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抗洪救灾画卷。
这位老人便是赵俊方,他来自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大屯乡裴营村,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民。尽管出身平凡,但他却拥有一颗非凡的灵魂,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不仅是国家级形象人物,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爱使者。他的美名远扬四方,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每一个听闻者的心田,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2025年8月5日,本报记者通过电话连线,有幸走进这位传奇的老共产党员、志愿者的世界,探寻他那满溢着忧国忧民深情的人生历程。赵俊方老人,一头银发如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岁月沉淀的光芒。他身着朴素衣衫,却难掩内在的高尚与热忱。虽已年逾古稀,七十四岁高龄的他,那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比年轻人更为炽热。他仿佛一位不知疲倦的人间天使,一生所行善举如同浩瀚苍穹中的繁星,数不胜数。无论艰难险阻如荆棘般密布,还是灾情如猛兽般肆虐,只要哪里有苦难的呼唤,他就像一道迅速的希望之光,即刻闪现,留下他坚毅的身影与温暖的足迹。数十年来,无论风雨如何,他始终如一地以风驰电掣之势奔赴每一处灾难现场,宛如忠诚的守护卫士,用自己的力量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成为人们心中永不倾倒的精神灯塔。
当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遭受“7·26”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泥石流的猛烈侵袭时,彼时正在贵州省榕江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的赵俊方老人,心系灾区,甚至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在7月28日那个意义非凡的夜晚,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精心为子弟兵们筹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八一建军节活动。他用那质朴而深情醇厚的歌声,宛如山间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旋律,在榕江的夜空中久久回荡,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眼眶湿润,心中涌起无尽的感动。之后,他怀着对榕江父老乡亲的深深眷恋与不舍,带着多日抗洪救灾积累的满身疲惫,毅然决然地踏上北上开往北京的列车,恰似一位义无反顾的英勇战士,火速奔赴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那片波涛汹涌的抗洪救灾战场。
然而,抵达北京后,进入灾区的道路因洪水的肆虐而变得千疮百孔,困难重重,仿佛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眼前。在北京创业的南乐籍李振凯驾驶专车,载着赵俊方老人,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辗转徘徊了七个多小时,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却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通往灾区的顺畅道路。眼见夕阳西下,夜幕即将笼罩大地,无奈与焦急如乌云般压在他们心头。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冯家峪镇政府的吴镇长致电求助。
吴镇长在百忙之中听闻他们的困境,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考虑到天色已晚,出于安全考虑,吴镇长反复叮嘱他们先在密云区安顿下来,话语中充满了温暖的关怀与体贴。
第二天天还未破晓,黎明前的黑暗依旧浓重,将近四点时分,赵俊方老人便已整装待发。他背着一个装满牵挂的沉甸甸背包,仿佛那是他对灾区人民深深的情谊;手挽一辆承载着使命与责任的行李车,犹如握住了为灾区带来希望的钥匙;另一只手还紧紧提着一个大包,恰似握住了驱散阴霾的希望火种。就这样,他朝着冯家峪的方向坚定出发,步伐沉稳而有力。他一边前行,一边向偶尔路过的行人仔细打听路径,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探寻世间最珍贵的宝藏。途中,他好不容易拦下一辆前往石城方向的车辆,恰似抓住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在石城下车后,他又不得不独自在泥泞的道路上徒步前行,脚下的路崎岖难行,却丝毫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或许是他的执着与坚持感动了上天,后来他又成功拦下一辆驶向冯家峪的车。就这样,一路历经波折,饱尝艰辛,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他终于抵达冯家峪镇政府。来不及片刻停歇,他便如勇猛的战士冲锋陷阵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冯家峪紧张激烈的抗洪救灾工作中。
大灾过后的灾区,一片狼藉,但却处处涌动着众志成城的力量。在这里,无论是关乎生死的抢险救援,还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垃圾清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每一个踏入灾区的人,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照亮灾区的希望之光,为抗洪救灾这一伟大使命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赵俊方老人感慨地说,冯家峪镇西口外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山水之间的明珠,是一个约有二百五六十人的宁静村庄,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宛如世外桃源般令人陶醉。
在洪水来袭之前,西口外村的全体村民,在女强人郭爱英女士担任党支部书记,以及刘小军等村两委全体成员的带领下,凭借勤劳的双手与过人的智慧,将西口外村精心打造得如诗如画,美若仙境,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图,处处洋溢着宁静与祥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无情的灾难如恶魔般骤然降临。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如脱缰的野马般汹涌奔腾,瞬间打破了西口外村的宁静,将这个美丽的村庄瞬间吞噬,使之沦为一片汪洋泽国与泥流石滩。在那无水、无电、无信号的绝境之中,村两委临危不乱,带领全体村民有条不紊地进行转移,将大家安全护送至安全地带。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想尽一切办法,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最后时刻与外界取得联系,成功将全村村民毫发无损地安全转移出来,为此次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1日下午,冯家峪镇党委的领导们找到赵俊方老人,言辞恳切地希望他能前往安置点,陪伴那些从重灾区西口外村转移过来的老人们。领导们深知,赵老的 presence(存在)如同温暖的阳光,能为这些饱受灾难创伤的老人们带来慰藉与力量。他们希望赵老能与老人们倾心交流,耐心疏导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创伤,帮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
姜部长更是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地对赵俊方老人说:“赵老啊,此事非您莫属。您是国家的骄傲,是抗洪抗震的中流砥柱,拥有丰富的经验。您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定能照亮他们心中的黑暗,他们定会理解,定会听从。”
在安置点,赵俊方老人静静聆听着来自重灾区西口外村党支部书记郭爱英女士讲述山洪暴发时的惊心动魄与艰难险阻。郭书记的讲述,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在赵老眼前徐徐展开,他听得入神,深受触动,感动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赵俊方老人动容地说:“我虽承蒙国家厚爱,被视为感动人物,但今日,我却被他们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折服。这种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更加坚定了我留下来,陪伴他们共度难关的决心!”
在安置点与西口外村乡亲们相处的日子里,赵俊方老人将他们视为自己失散已久的亲人,与他们同甘共苦,形影不离。他与老人们一同起居饮食,一同欢笑畅谈,为他们讲述抗洪救灾的关键要点,让大家在面对灾难时多一份从容;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大家的心田。他言辞恳切地说:“这样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倘若发生在旧社会或是其他国家,不知会有多少人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不知会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卖儿卖女;不知会有多少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而如今,我们生活在伟大的中国,这是一个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有担当带领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以及抗击洪水的伟大胜利。为了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放下心中的恐惧与负担,积极配合村两委的工作,听从郭爱英书记的安排。”
这些老人大多历经风雨,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赵俊方老人每天为他们讲述故事,唱响红歌,那些熟悉的旋律,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他们记忆的大门,让他们的思绪穿越时光,回到往昔的峥嵘岁月。84岁的张桂兰老人更是精神矍铄,兴致勃勃地打着拍子,随着歌声深情吟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再次回到了那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青春时代。
赵俊方老人接着满怀深情又略带沉重地感慨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虽然抗洪救灾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通过这场灾难,我们彼此之间建立起的深情厚谊,却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永恒不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面前,尽显人间大爱;困难时刻,更见真情无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再坚如磐石的冰山也会在温暖中消融,再巍峨险峻的高山也能被我们征服,再汹涌澎湃的江河也能被我们驯服!冯家峪,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已然成为赵俊方老人心中的第二故乡。他满怀深情地呐喊:“冯家峪加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阳光必将更加灿烂,生活定会更加充实、美好!”